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10日下午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15名委員作大會發言。從立德樹人到幼有所育,從教師隊伍建設到基礎科學戰略規劃……部分委員在發言中聚焦教育話題。一起聽聽他們怎么說↓↓↓
立德樹人要從六個“講清楚”精準發力
鄧純東委員發言時說,搞好立德樹人教育,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需要在六個“講清楚”上精準發力。
鄧純東提出的六個“講清楚”包括:要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講清楚;要把中華文明傳承與進步規律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演變規律講清楚;要把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歷程及經驗教訓講清楚;要把當代世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新情況講清楚;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由來、本質、內涵講清楚;要把古今中外為人類正義與進步事業奮斗的典型人和事講清楚。
鄧純東說,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扎實的工作,切實做到這六個“講清楚”,一定會極大地促進廣大青少年以正確的立場、科學的理論、先進的思維認識社會、認識世界,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堅定信仰、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定信心,樹立熱愛祖國和人民、奉獻國家和社會、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的崇高精神,樹立真善美的人生追求,鍛造善良高尚的人格品質。
實現幼有所育關系國家未來
高小玫委員發言時表示,0至3歲嬰幼兒養育支持是當下備受關注的民生短板,應加快將育幼納入公共服務支持體系,加快建設托育公共服務體系。
高小玫說,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聯合發文,切實加大了對包括育幼在內的非基本公共服務補短板力度。但育幼領域仍存在沒有明確責任部門、無法定支出預算、缺乏優惠政策支持、標準體系不健全、服務監管不規范的問題。
高小玫建議,從3歲以下托育服務入手,逐步構建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育幼制度體系,提出合理的財政支持方式,研究家庭育兒個稅抵扣、隔代養育財政補貼等綜合政策支持。
第一,托育服務以護育、營養、安全為要。可借鑒國外設有專門的家庭事務部、兒童福利局,加快研究建立我國育幼專職管理機構,逐步實現兒童福利部門專管。
第二,構建社會托育服務體系。要強調政府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增加優質普惠托育服務供給,鼓勵公助民辦、企業自辦、社區托育、鄰里幫托等各類機構,為育兒家庭提供不同檔次的服務,滿足早送、晚托、臨時托育等多樣化的需求。
第三,以人民為中心的托育服務,要求基本、普惠、公平、規范。要加強托育服務師資培養,強化規范、強化監管。公共政策、資源、財力的支持和分配應平等對待各類托育機構,符合要求即可獲得如場地、政策補貼等支持,讓社會機構各展所長,營造健康的托育服務生態。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田剛委員發言時表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始終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教育、教師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為更好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田剛建議,一是要深化教師隊伍管理體制改革,如加大編制管理改革力度,盤活事業編制總量,完善教師資格考試政策,健全教師準入制度,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交流等。
二是要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包括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調整教齡津貼發放辦法和標準,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完善教師國家榮譽表彰體系,提升表彰層級,賦予教師職業更多榮譽感等。
三是要建設國家級師范教育基地。應盡快聚力建設一批國家級師范教育基地,加大一流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建設力度,增強高校舉辦師范教育的動力,進一步提高教師培養質量。
四是要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建議擴大特崗計劃的實施規模,吸引更多優秀高校畢業生到鄉村學校任教。逐步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標準,重點對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支持,加大綜合獎補力度,提高中央綜合獎補的最高標準,擴大中央綜合獎補的覆蓋范圍,充分發揮生活補助政策對教師資源均衡配置的杠桿作用。
筑牢“科學地基”, 突破“卡脖子”瓶頸
饒子和委員發言時說,當前,主要發達國家都在強化基礎研究戰略部署,形勢逼人,必須盡快補上基礎研究的短板。建議制定國家基礎科學戰略規劃,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經費占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比例。
饒子和說,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R&D經費第二大國,科技論文總數和被引用數世界第二,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世界第一。然而,由于較長一段時間內,對基礎研究重視不夠,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產業發展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仍依賴進口。
饒子和建議:一、要像制定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那樣,制定國家基礎科學戰略規劃。建議從國家層面就基礎科學的發展進行調研,凝練出面向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所需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重塑國家基礎科學體系,筑牢“地基工程”。提出未來10年至20年基礎研究的總體規劃建議。要堅持分類發展、科學布局,不硬性要求從事轉化研究,鼓勵部分科學家專心解決源頭問題。要集中力量,確保優勢學科的領先地位,建立基礎研究“國家隊”。
二、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的比例。建議結合國情,今年將這個比例提高到10%?!绊攲釉O計、合理配置、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包括“兩彈一星”在內的我國科技發展的寶貴經驗。只要認準方向,久久為功,我們的根基就會越來越牢。新時代振興基礎研究的歷史重任擺在了我們這一代科技工作者面前,我們應該擔負起讓國家強起來的重任,為夯實國家的科學基礎出力,向著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進!
來源 | 《光明日報》
圖片 | 新華網
|